abcd的四字词语水来土掩的意思,水来土掩的拼音拼音:shuǐ lái tǔ yǎn 词性:成语 注音:ㄕㄨㄟˇ ㄌㄞˊ ㄊㄨˇ 一ㄢˇ 造句 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,这是一句俗语。 常言道,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,只要我们准备充分,就不怕敌人耍任何花招。 依我看这事用不着发愁,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,到时候自有对付的办法。 依我看这事用不着发愁,水来土掩,到时候自有对付的办法。 咱都保持一颗淡定的心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咱不怕!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吧! 事情总是层出不求,幸好我总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。 这忐忑不安的日子真要人命,算了吧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。 我相信这些经历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。 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,自古莫不如此,慌什么! 解释 词语解释:水来土掩shuǐlái-tǔyǎn (1) 形容有办法抵挡 例水来土掩,兵至将迎,又何疑焉。——《东周列国志》英attempt to stop any onslaught;when water es,it will be covered with soil(2).参见“兵来将迎,水来土堰” 引证解释:⒈ 比喻根据情况设法抵挡。 引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三回:“岂不闻‘水来土掩,将至兵迎’?” 国语词典:比喻遇事则根据情况设法解决。 如:「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」 成语解释比喻针对具体情况;采取相应的措施、办法。 元 高文秀《渑池会》:“自古道兵来将迎,水来土堰,他若领兵前来,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。” 岂不闻“水来土掩,将至兵迎”?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三回) 针锋相对 水来土掩紧缩式;作定语、分句;含褒义。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:水来土掩成语,出 自元·高文秀《渑池会》。比喻敌人来犯,就引兵抵抗。也比喻不管对方使用手段,都有相应的办法对付。字义分解 水读音:shuǐ 水shuǐ(1)本义:(名)水。(名)(2)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;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;无色、无臭、无味的液体。(3)河流:汉~。(4)指江、河、湖、海、洋:~上人家。(5)(~儿)稀的汁:药~。(6)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外~。(7)指洗的次数:这衣裳洗几~也不变色。(8)姓。 来读音:lái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~往。~宾。~信。从县里~了几个干部。 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~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~了。 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~。~一盘棋。~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~。何必~这一套? 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~。这个歌我唱不~。 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~念一遍。大家~想办法。 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~了。他回家探亲~了。 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~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~说服他呢? 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~? 9.未来的:~年。~日方长。 10.姓。 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~是新春。不愁吃~不愁穿。黑白桑葚~大樱桃。 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~。各条战线传~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 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~。一觉醒~。说~话长。看~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~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 土读音:tǔ土tǔ(1)(名)本义:泥土;土壤:黄~|黏~|~山。(2)(名)土地。(3)(副)本地的;地方的:~特产|~俗。(4)(名)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、产品、人员等:~方|~招儿。(5)(形)不合潮流;不开通:~气。(6)(名)未熬制的鸦片:烟~。(7)姓。 掩读音:yǎn掩yǎn(1)(动)遮盖;掩蔽:~口而笑|~人耳目|~着怀(上衣遮盖着胸膛而不扣钮扣)。(2)(动)关;合:~卷|虚~着房门。(3)(动)〈方〉关门或合上箱盖等物时被夹住:手被门~了一下。(4)(动)〈书〉乘人不备(袭击、捕捉):~杀|~捕。 温馨提示:本文收集了水来土掩的abcd的四字词语, 水的abcd的四字词语,土的abcd的四字词语, 您还可以浏览 词语大全 / 词语组词 / 申明: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(网站),内容仅供参考,请网友自主判断。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