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的二字词语狱讼的意思,狱讼的拼音拼音:yù sòng 注音:ㄩˋ ㄙㄨㄥˋ 结构:狱(左中右结构)讼(左右结构) 造句 此贼被识破,惊服!一件小案子,从中看出包拯断案的机智果断,也许他“善断狱讼”之名就是从这时流传开来。 进官,则非多财者不达也狱讼,则非厚货者不直也。 其广南小州,有试秩通判兼知州者,职掌倅贰郡政,凡兵民、钱谷、户口、赋役、狱讼听断之事,可否裁决,与守臣通签书施行。 又称当时市无二价,官无狱讼,邑无盗贼,野无饥民,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,男女按礼分路而行,牛皮吹上了天。 当然,他也确实没有令圣上失望,正身勤民,惩恶擢贤,尽地利,恤狱讼,让人挑不出半分不是,更深得百姓拥护。 五月辛巳,齐献武王来朝,请令百官月一面敷政事,明扬仄陋,纳谏屏邪,亲理狱讼,褒黜勤怠;牧守有愆,节级相坐;椒掖之内,进御以序;后园鹰犬,悉皆放弃。 解释 词语解释:讼事;讼案。 诉讼。 指诉讼者。 引证解释:⒈ 讼事;讼案。 引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,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,其附于刑者归于士。” ⒉ 诉讼。 引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,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,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。” ⒊ 指诉讼者。 引晋陆机《答贾长渊》诗:“狱讼违魏,謳歌适晋。” 国语词典:诉讼的案件。 网络解释:狱讼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,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,其附于刑者归于士。” 郑玄 注:“争罪曰狱,争财曰讼。” 贾公彦 疏:“狱讼相对,故狱为争罪,讼为争财。若狱讼不相对,则争财亦为狱,此为其出处。字义分解 狱读音:yù 狱yù(1)(名)监狱:牢~|下~|入~。(2)(名)官司;罪案:冤~|文字~。 讼读音:sòng讼sòng(1)(动)在法庭争辩是非曲直;打官司。(2)(动)争辩是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