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的二字词语孝廉的意思,孝廉的拼音拼音:xiào lián 注音:ㄒ一ㄠˋ ㄌ一ㄢˊ 结构:孝(上下结构)廉(半包围结构) 造句 郡国举孝廉,大率取年少能报恩者,耆宿大贤多见废弃。 此间有孝廉卫弘,疏财仗义,其家巨富;若得相助,事可图矣。 下邳人陈登,表字元龙,夙具大志,弱冠后得举孝廉,除授东阳长,养老恤孤,视民如伤,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,劝民耕桑,广兴地利,至是亦随竺迎备。 字敬之,汝南人,家住南昌,学道于吴猛,后举孝廉,曾为旌阳县令,感晋室棼乱,弃官东归,周游江湖,传说东晋宁康二年在南昌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。 东汉末除了以阀阅等方式被举荐外,有权举荐士人的大官还自有一个选择法,那就是“郡国举孝廉,大率取年少能报恩者,耆宿大贤多见废弃”。 举秀才,不知书;举孝廉,父别居;寒素清白浊如泥,高第良将怯如鸡。 昔颜渊闻一知十,孝廉能闻一知几呢? 雷朋三诸孝廉自迪,致能融汇经史,贯通百家,诗词古文,下笔成章,深受名人称赞。 同时,司马光在《通鉴考异》中解释今举孝廉在元光年十一月,对策在下五月,则不得云自仲舒发之,盖《武纪》误也。 韩遂请与公相见,公与遂父同岁孝廉,又与遂同时侪辈,于是交马语移时,不及军事,但说京都旧故,拊手欢笑。 解释 词语解释:孝廉xiàolián (1) 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。孝,指孝子,廉,指廉洁之士。后来被举荐的人也称为“孝廉” 例举孝廉不行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(好工具.)衡传》英two subjects to select offcials in Han Dynasty引证解释:⒈ 孝,指孝悌者;廉,清廉之士。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,始於汉代,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,后往往合为一科。亦指被推选的士人。 引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元光元年冬十一月,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。” ⒉ 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。 引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八回:“次年乡试,便高中了孝廉;转年会试又联捷了进士,歷升了内阁学士。” 国语词典:称科举时代的举人。 词语翻译英语xiaolian, two examination subjects in Han, later a single subject in Ming and Qing, successful second degree candidate法语Xiaolian网络解释: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,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,孝廉是“孝顺亲长、廉能正直”的意思。后代,“孝廉”这个称呼,也变成明朝、清朝对举人的雅称。字义分解 孝读音:xiào 孝xiào(1)本义:(动)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;孝顺:~子|尽~。(2)(名)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:守~。(3)(名)丧服:穿~|带~。 廉读音:lián廉lián(1)(形)廉洁:清~|~耻。(2)(形)便宜:低~|价~物美。(3)(Lián)姓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