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的二字词语短褐的意思,短褐的拼音拼音:duǎn hè 注音:ㄉㄨㄢˇ ㄏㄜˋ 结构:短(左右结构)褐(左右结构) 造句 墨家不仅是个学派,也是一个组织严密、纪律严明的教派,他们吃藜藿之羹,穿短褐之衣,脚上则是麻或布作的鞋子,甚或是赤足,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。 瞧人家,只埋头给子弟挣学费,就从来不跟什么“石油”、“金融”之类攀比,即韩非子所说的“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,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”也。 陶渊明在《五柳先生传》里说其“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”,“短褐”就是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,即使这样的衣服还有洞和补丁。 但凡你有灵,求你睁开眼,看看我这个已经支离破碎,短褐穿结的家庭。 短褐之衣,藜藿之羹,朝得之,则夕弗得。 但是当姜舞走进秋水巷的时候,却发现巷子的人竟然比白天还要多,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短褐穿结的汉子,一个个都凶神恶煞的,衣服下面微微鼓起,一看就知道藏着家伙。 今有人舍其文轩,邻有弊举,而欲窃之,舍其锦绣,邻有短褐,而欲窃之,舍其梁肉,邻有糟糠,而欲窃之,此谓何若人也? 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,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,晏如也。陶渊明 野花迎短褐,河柳拂长鞭。置酒聊相送,青门一醉眠。 复赛中,他拿到“短褐穿结”一词,只知道“短褐”一词的他凭借着对词语释义的理解,推敲出整个成语的写法。 解释 词语解释:短褐duǎnhè (1) 古代平民穿的粗布短衣 例邻有短褐而欲窃之。——《.墨子·公输》英coarse cloth jacket引证解释:⒈ 粗布短衣。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。 引《墨子·非乐上》:“昔者齐康公,兴乐万,万人不可衣短褐,不可食糟糠。” ⒉ 指地位卑下的人。 引唐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:“赐浴皆长缨,与宴非短褐。” 国语词典:贫贱者所穿,以粗布裁制的衣服。 网络解释:短褐[拼音]duǎn hè[含义]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。指平民的衣着。[拼音] shù hè[含义] 汉服的一种,是对古代寻常百姓所穿的一种服装的称呼,又称“竖褐”、“裋褐”。[特征] 用粗布做的上衣下裤的男装,上衣长度一般在臀部和膝盖上下。字义分解 短读音:duǎn 短duǎn(1)本义:(形)两端之间距离小。(2)(动)缺少;欠:理~。(3)(名)缺点:取长补~。 褐读音:hè褐hè(1)(名)〈书〉粗布或粗布衣服:短~。(2)(形)像生栗子皮那样的颜色:~铁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