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的二字词语伏兔的意思,伏兔的拼音拼音:fú tù 注音:ㄈㄨˊ ㄊㄨˋ 结构:伏(左右结构)兔(上下结构) 解释 词语解释:亦作'伏菟'。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。古代车上的部件,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,以其形如蹲伏之兔,故名。 指织机上的部件。 经穴名。别名外勾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大腿前外侧,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。 亦作'伏菟'。草药飞廉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四.飞廉》﹝释名﹞。 引证解释:⒈ 亦作“伏菟”。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。 引《文选·邹阳<上书吴王>》:“今胡数涉北河之外,上覆飞鸟,下不见伏兔。” ⒉ 古代车上的部件,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,以其形如蹲伏之兔,故名。 引《周礼·考工记·辀人》:“良輈环灂,自伏兔不至轨七寸。” ⒊ 指织机上的部件。 引南朝梁刘孝威《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》:“机顶挂流苏,机旁垂结珠。青丝引伏兔,黄金绕鹿卢。” ⒋ 经穴名。别名外勾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大腿前外侧,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。 引《灵枢经·经脉》:“胃足阳明之脉……其支者,起于胃口,下循腹里,下至气街中而合,以下髀关,抵伏兔,下膝髕中。” ⒌ 亦作“伏菟”。草药飞廉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四·飞廉》﹝释名﹞。 网络解释:伏兔伏兔,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别名外沟。属足阳明胃经。在大腿前面,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,髌底上6寸。或术者以手腕横纹抵患者膝盖上缘,当中指到达处是穴。布有股前皮神经,股外侧皮神经及旋股外侧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腰腿痛,膝冷,下肢麻痹或瘫痪,脚气,及股外侧皮神经炎等。直刺1—2寸。字义分解 伏读音:fú 伏fú(1)(动)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;趴:~案。(2)(动)低下去:起~|此起彼~。(3)(动)隐藏:潜~|~击|昼~夜出。(4)(名)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;伏天:入~|初~|三~天。(5)(动)屈服;低头承认:~输|~罪。(6)(动)使屈服;降伏:降龙~虎。(7)(Fú)姓。(8)伏特的简称。 兔读音:tù兔tù(名)(~子)(~儿)哺乳动物、善于跳跃;跑得很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