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的二字词语京剧的意思,京剧的拼音拼音:jīng jù 词性:名词 注音:ㄐ一ㄥ ㄐㄨˋ 结构:京(上中下结构)剧(左右结构) 造句 他的京剧表演得维妙维肖,精彩极了,可以说雅俗共赏。 爷爷喜欢京剧,爸爸喜欢流行歌曲。 程砚秋在京剧旦角中独树一帜。 爷爷最喜欢观赏“九州戏苑”里的京剧节目。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,小刚变得对京剧很痴迷。 吃完饭了,爷爷优哉游哉地哼起了京剧。 京剧里有许多跑龙套的演员,他们同样需要勤学苦练。 梅兰芳先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京剧表演艺术家。 他嗓门儿亮堂,正好唱京剧花脸。 作曲家们把京剧和交响乐的旋律有机地融会在一起。 解释 词语解释:京剧jīngjù (1) 我国主要剧种之一,由清代中叶的徽调、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。腔调以西皮、二黄为主,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,后流行于全国 英Beijing opera引证解释:⒈ 谓繁重的事务。京,大;剧,繁多。 引唐李颀《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》诗:“故人吏京剧,每事多閒放。” ⒉ 亦称“京戏”。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。 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,于嘉庆、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,相互影响,接受了昆曲、秦腔的部分剧目、曲调和表演方法,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,逐渐融合发展而成。腔调以西皮、二黄为主,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。 国语词典:流行于北平的剧种。参见「国剧」条。 网络解释:京剧 (中国戏剧艺术(国粹的典型代表))京剧,曾称平剧,中国五大戏曲剧种[1]之一,场景布置注重写意,腔调以西皮、二黄为主,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,被视为中国国粹,中国戏曲三鼎甲“榜首”。徽剧是京剧的前身。清代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起,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、四喜、春台、和春,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,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,同时又接受了昆曲、秦腔的部分剧目、曲调和表演方法,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,通过不断的交流、融合,最终形成京剧。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,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。京剧走遍世界各地,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,遍及中国,成为介绍、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。在2010年11月16日,京剧被列入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”。2018年12月,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沈阳师范大学、中国戏曲学院、南开大学为京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。字义分解 京读音:jīng 京jīng(1)(名)首都:~城|~师。(2)(名)指我国首都北京:~剧。(3)(名)(Jīnɡ)姓。 剧读音:jù剧jù(1)(名)戏剧:演~|话~|独幕~|惨~|丑~。(2)(名)(Jù)姓。剧jù(形)猛烈:~烈|~痛|~饮|~变|病势加~。 温馨提示:本文收集了京剧的ab的二字词语, 京剧的ab的二字词语, 您还可以浏览 词语大全 / 词语组词 / 申明: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(网站),内容仅供参考,请网友自主判断。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