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c的三字词语避债台的意思,避债台的拼音拼音:bì zhài tái 注音:ㄅ一ˋ ㄓㄞˋ ㄊㄞˊ 结构:避(半包围结构)债(左右结构)台(上下结构) 解释 词语解释:本名(.好工具)謻台,周景王所筑。后因周赧王避债于此,故称。引证解释:⒈ 本名謻台,周景王所筑。后因周赧王避债于此,故称。参见“逃债臺”。 引明汤显祖《与男开远》:“我歌《鹿鸣》五十年,求一避债臺不得,念之。” 网络解释:避债台避债台,古台名,典故名,典出《汉书》卷十四《诸侯王表》。“分为二周,有逃责之台,被窃铁之言。”本名謻台,周景王所筑。后因周赧王避债于此,故称。“责”同“债”。字义分解 避读音:bì 避bì(1)(动)躲开;避免:~难|~暑。(2)(动)防止:~雷针。 债读音:zhài债zhài(1)本义:(名)欠别人的钱:(名)欠别人的钱(2)(动)借债。 台读音:tái,tāi[ tái ]1. 高平的建筑物:亭台楼阁。 2. 敬辞,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台鉴。台甫。 3. 像台的东西,器物的座子:井台。窗台。灯台。 4. 量词:一台戏。 5. 台湾省的简称:台胞。台币。 6. 姓。 7. 桌子、案子:写字台。 8.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,称“台风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