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的二字词语成议的意思,成议的拼音拼音:chéng yì 注音:ㄔㄥˊ 一ˋ 结构:成(半包围结构)议(左右结构) 造句 我告诉你一件事吧,南宋和蒙古计划联盟攻金,如今已是信使往还,将有成议了。 成为自治区人大代表后,他把它们编成议案带到每年一次的人代会上。 仅审核单据而不付出对价并不构成议付。 仅审核单据而未付对价者,不构成议付。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,可分成议论散文、记叙散文、抒情散文和兼类散文四种亚型。 迭经饬办,均以经费不充,税厘太重,相率观望,久无成议。 解释 词语解释:1.已达成的协议。2.已有的规定。 引证解释:⒈ 已达成的协议。 引三国魏阮瑀《为曹公作书与孙权》:“遂齎见薄之决计,秉翻然之成议。” ⒉ 已有的规定。 引《宋书·礼志三》:“博士王燮之议称:‘遇雨迁郊,则先代成议。’” 国语词典:已议定的计划、决策。 网络解释:成议成议,是汉语词汇,拼音是chéng yì,指已达成的协议;已有的规定。字义分解 成读音:chéng[ chéng ] 1.做好,做完:成功。完成。成就。成事。成交。成立。成婚。成仁(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):成人之美。玉成其事。 2.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::成形。成性。成人。自学成才。蔚然成风。 3.变为::长成。变成。 4.可以,能行::成,就这么办。 5.称赞人能力强:他办事麻利,真成。 6.够,达到一定数量:成年累(lěi )月。 7.已定的,定形的:成规。成俗。成见。成例。成竹在胸。 8.十分之一:增产三成。 9.平定,讲和:“会于稷,以成宋乱”。 10.姓。 议读音:yì议yì(1)(名)意见;言论:提~|建~|异~。(2)(动)商议;讨论:~价|~决|~事|~席|~院|~定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