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cd的四字词语问罪之师的意思,问罪之师的拼音拼音:wèn zuì zhī shī 词性:成语 注音:ㄨㄣˋ ㄗㄨㄟˋ ㄓ ㄕ 造句 我自思若不将此女进官,昏君必兴问罪之师;若要送此女。 对于江湖中事,一尘可就没了顾虑,所谓民不与官斗,他一尘好歹也是个从四品未司辰师,而且身负非凡武技,即便如适才张平般口无遮拦,怕也没人敢兴问罪之师。 儿子媳妇对老人不孝,女儿们大兴问罪之师,狠狠地批评了他们。 若不将此女进贡,昏君必兴问罪之师;若要送此女进宫,以后昏君失德,使天下人耻笑我不智。 谷主此来,莫非是大兴问罪之师? 为了让人带枪到学校里来,家长们向校长大兴问罪之师。 不可,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,使吾恭行天罚,今袭人于墟墓之间,非问罪之师也。 我还没有兴问罪之师梁超那家伙就脸色失常的对着我大叫道。 妒火中烧性格爽朗的你,最不喜欢搞地下情,希望成为大家祝福的一对,不过你的妒忌心比人强,对方稍有些风吹草动,你都会大兴问罪之师。 赵氏竟敢不献土地,智伯便大兴问罪之师,并率领韩、魏二氏,攻伐赵氏,意欲剪灭之而占有其地。 解释 词语解释:1.讨伐犯罪者的军队。 2.比hAo86.喻前来责问的人。引证解释:⒈ 讨伐犯罪者的军队。 引《旧唐书·侯君集传》:“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,使吾恭行天罚,今袭人於墟墓之间,非问罪之师也。” ⒉ 比喻前来责问的人。 引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葛巾》:“日已向辰,喜无问罪之师。” 国语词典:称讨伐犯错者的队伍或前来责难的人。 成语解释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。 《旧唐书 侯君集传》:“今袭人于墟墓之间,非问罪之师也。”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葛巾》:“日已向辰,喜无问罪之师。” 问罪之师偏正式;作宾语;比喻前来兴师问罪的人。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:问罪之师wèn zuì zhī shī问罪:宣布对方罪状,作为出兵的理由。讨伐犯罪者的军队。也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。唐·杜牧《樊川诗集·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》:“慷慨匡时略,从容问罪师。”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葛巾》:“日已向辰,喜无问罪之师。”字义分解 问读音:wèn 问wèn(1)(动)本义:请人解答:~话。(2)(动)为表示关切而询问:慰~。(3)(动)审讯;追究:~供。(4)(动)管;干预:不闻不~。(5)(介)向(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):我~他借本书。(6)姓。 罪读音:zuì罪zuì(1)(名)作恶或犯法的行为:~案|~犯|~名|~囚|~人|~责|~证|~恶滔天|~魁祸首|~孽深重。(2)(动)过失:归~于人。(3)(形)苦难;痛苦;受~。(4)(动)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:~己。 之读音:zhī[ zhī ]1.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 2.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3.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4.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 5.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 6.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 7. 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 师读音:shī[ shī ]1. 教人的人:老师。导师。师傅。师生。师徒。师德。良师益友。好( )为人师。2.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:工程师。医师。技师。 3. 效法:师法古人。 4. 榜样:师范。 5.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:师母。师兄。师弟。师妹。 6.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:法师。禅师。 7. 军队:会师。出师。 8. 军队的编制单位,团或旅的上一级:师长。师座。 9. 一国的首都:京师。 10. 姓。 温馨提示:本文收集了问罪之师的abcd的四字词语, 问的abcd的四字词语,师的abcd的四字词语, 您还可以浏览 词语大全 / 词语组词 / 申明: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(网站),内容仅供参考,请网友自主判断。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。
|